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芋头古侗寨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的芋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今有642年历史,清顺治年间(1644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田牛鼓楼、芦笙古楼、龙门及维修古驿道街道等等。
于2001年6月2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面积约18.29公顷,全寨有176户,758人,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
黔阳古城芙蓉楼
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据传,唐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县)尉后,曾建芙蓉楼,为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
陈纳德与飞虎队纪念馆
飞虎队纪念馆坐落于芷江机场东边,距县城2公里。是为了纪念空军飞虎队,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2005年5月建成。由飞虎队纪念馆、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和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三栋建筑体构成。
2016年12月,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地笋苗寨
这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湖南苗族部落居住地,曾被评为湖南十大特色村寨之一,这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苗族的传统民风民俗延续保护得很好,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以及古井、花街、石板路等也抒写了苗寨的古老与质朴。到这里游玩,最有意思的就是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如喝拦门酒、扯扯杯、品苗家油茶、听苗寨的美丽传说、看浓郁的苗寨风情表演、住苗族风情吊脚楼民居、体验苗家生产生活方式等,一定会让你开怀一天,为大山深处的神奇魅力所折服。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处,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
2002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省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古村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1380-1881)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
芷江龙津风雨桥
龙津风雨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修复的风雨桥为世界最大的侗乡风雨桥,该桥还获上海世界吉尼斯记录。这座横跨于湘江支流舞水河的芷江龙津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四百余年,旧时叫龙津桥,俗称江西桥,因桥像条乌龙横卧舞水之上,又号称乌龙桥,是居住于此的侗苗同胞渡河和避风雨遮太阳、送阴凉避暑热、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劳累了的侗苗民们晚上憩闲谈的游玩之地。然而芷江地处黔滇门户、全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通行汽车,并增设人行道,芷江机场是主要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几乎每周都遭到日机的轰炸,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番进行轰炸,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她却依然横卧在舞水之上,保障我抗日军民通行,1945年8月21日,他终于迎来了震惊世界的芷江受降。桥长廊过道两侧全部设置店面,整桥采用现代装饰材料饰面(深兰色琉璃瓦、金黄色兽头、铝合金封闭式抡闸门),隐含着当代园林建筑风味,桥身增设了许多体现侗族建筑艺术的悬挂、县瓜,柱脚增设石鼓垫层,楼层观赏厅、亭、廊、柱、枋、店面上门牌都体现当今名人书法艺术和木刻艺术,使整座桥既保留了侗乡建筑文化遗产,又体现了当代园林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