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路馆
云南公路馆于2011年6月1日在云南省保山至龙陵高速路潞江坝服务区建成开馆。从南方丝绸之路,到滇缅公路,再到昆曼公路,云南从古至今都占有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地位。
该馆由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兴建的潞江坝服务区云南公路文化馆试运行,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公路为主题的文化馆。云南公路馆建在占地380亩的潞江坝服务区,融亚热带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公路文化和滇西抗战文化为一体,展示云南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在、自然与人文、公路与文化。
保山卧佛寺
保山玉佛寺其前身为永昌府文人词客集中之地翠微楼,1986年,著名归国侨僧妙明法师为改变中国仅供奉四尊玉佛之面貌,驻锡于此,开山建寺,从缅甸请进玉佛。寺院紧邻隆阳一中、状元楼、玉皇阁。如今玉佛寺已经建成山门、不二门、三圣殿、大雄宝殿、随后数年间,众多寺院先后从境外“请”进玉佛50余尊、滴水观音、弥勒佛、卧佛等。其中最大者为旅缅华侨付凤英居士所捐玉卧佛,体长6米,重达9.5吨,安放于唐代古刹佛寺内,为国内最大的玉质佛像。保山于是被称为“玉佛之乡”。
易罗池
易罗池主要由一池、一亭、一塔景观组成,周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景色静谧优美。位于九隆山下的易罗池原名九隆池,也称龙泉湖,“九隆”是汉代以前第一代哀牢国君主的名字,传说后来因纪念明朝大将邓子龙戍边卫国的功绩更名易罗池。易罗池中心原有一亭名曰“濯缨亭”,亭中有明将邓子龙 “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 的题联,后来损毁,当地人便在原址重建一座湖心亭,与池西青山上的文笔塔遥相呼应,始建于唐代的文笔塔又称兹云古塔,在文革期间曾被毁坏,后来几经修复才得以恢复原貌。抗战胜利后,滇西战役中阵亡的众多将士们长眠于易罗池畔,人们在此修建了“滇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以作怀念,悲壮的历史虽已逝去,但这里却继续承载着中华民族坚毅忠勇的伟大精神,令后人缅怀。
博南古道
古代西南方丝绸之路简称为西南丝路,是由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一条商路。博南古道便是西南丝路上的一条古道,古道向西跨过澜沧江,便进入保山地区的永昌古道。站在澜沧江边,可看到互相对峙的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旁边的兰津古渡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建有一座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古时的这里十分热闹,过桥的商旅、人马络绎不绝,如今在驿路上还留有深深的马蹄印,似乎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位于永平县境内的博南古道绵延100多公里,沿途庙宇林立,古迹遗址众多,主要有曲硐清真寺、花桥古驿、博南山碑、凤鸣桥、永国寺遗址、万松庵、玉皇阁、澜沧江畔摩崖石刻等。
板桥古镇
历史上的板桥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从兰津古渡进入保山的第二个古渡“梅花古渡”上的重要驿站,商贾、文人云集于此,盛极一时。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滇西的交通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梅花古渡”、“北津烟柳”、“板桥孔道”之称。走在古镇,漫步在青龙街、北津街上,沿途可看到古道钉掌铺、万家祖祠、马家大院、老茶馆、旧马店、古戏台、古民居等古建筑,镇上用栎炭土炉烤制的蛋糕的传统工艺,在滇西仍至云南都堪称“一绝”。逛完古镇,顺便可以到周边的云崖卧佛、龙王潭水景园、西庄寺等地转一转。
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其地东有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头,西有耸入云天的腊勐松山。高山峡谷之间,江滩险恶,素有“天堑”之称。
如果说,史迪威公路是抗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唯一运输生命线,那么联接滇西怒江两岸的唯一公路通道的惠通桥,堪称史迪威公路咽喉之地。惠通桥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
1942年,日寇进犯滇西,5月5日,它以惊心动魄的一炸震惊世界。它悲壮的“牺牲”把日军阻隔在了怒江西岸,怒江以东的疆土得以保全,从而改变了整个滇西抗日战争格局。该桥交通被切断,敌、我两军隔江对峙三年。惠通桥为此,名垂千古。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联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开始废弃不用。